土地制度是國家的基礎性制度。小編梳理了土地征收制度的發(fā)展演變過程,將土地征收制度劃分為起步階段、摸索階段、調整階段、轉型發(fā)展階段五個階段,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起步階段(1950~1957年):初步建立土地征收制度,規(guī)范土地征收工作
本階段的土地征收制度第一次從法律角度上明確了土地征收的合法地位,初步建立了我國土地征收制度,農民在土地征收上具有較大的話語權,不過受限于當時的歷史發(fā)展環(huán)境和技術水平,土地征收制度因太注重公平性,不具有強制實施性,而且在維護被征地農民利益上,主要還是物質補償為主,很少從社會保障、促進就業(yè)等長遠的利益維護角度考慮,但是本階段的土地征收制度對于協(xié)調國家和失地農民之間的關系,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及維護農民利益還是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摸索階段(1958~1986年):摸索探究,土地征收從“無償”轉為“有償”
本階段的土地征收制度開始重視對被征地農民的權益維護,包括提出土地征收安置補償,對土地征收補償標準和補償方式進行優(yōu)化設置,提高土地征收補償的標準,征地行為從“無償”到“有償”,發(fā)生了質的變化。不過,鑒于國家經濟和社會制度發(fā)生了較大轉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處于醞釀過程中,并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土地市場。
(三)調整階段(1987~1999年):土地征收補償安置加大,法制化建設加強
本階段國家將地方的土地審批權收回至省級以上政府,強化了土地資源管控權利,更加注重對被征地農民補償和安置,提高征地補償比例。土地管理法對土地正式制度的調整,與當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國家強化耕地保護戰(zhàn)略以及建立土地市場機制的實際背景是相適應的。
(四)轉型發(fā)展階段(2000~2007年):進一步提高土地征收補償標準,注重社會保障
該階段的土地征收制度重點強調提高土地征地補償標準,且土地征地補償標準不斷規(guī)范化、合理化,保障被征地農民的長遠生計,社會保障力度不斷加大,標志著征地補償安置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五)統(tǒng)籌推進階段(2008~2018年):統(tǒng)籌兼顧,深化土地征收制度改革
新時期的土地征收制度,中央從政策層面上為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掃除障礙,不斷強調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系統(tǒng)性提出當前我國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標,是新時期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國家土地制度仍在不斷的更新完善中,繼續(xù)推動農村發(fā)展大變革。大家有不明白的相關問題,可以咨詢我們的律師,我們將給到你們專業(yè)、全面的解答。
什么土地征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0條規(guī)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42條第1款對征收作出了規(guī)定:“為了公共利益的
《土地管理法》規(guī)定,土地征收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運用國家強制力,按照法定程序將一定范圍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轉為國家所有權,并依法對被征收土地的原權利人(包括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以及土地承包經
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時,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而不能直接在集體土地上建設。但因集體土地征收涉及到農村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因此集體土地的征收必須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核批準,書面表現(xiàn)形式也
征地補償安置費概念是什么?1、安置補助費是指國家在征用土地時,為了安置以土地為主要生產資料并取得生活來源的農業(yè)人口的生活,所給予的補助費用。2、安置補助費是針對享有土地承包權的農民,為保障其被征土地后
? 2019 TywNet,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版權歸甜柚所有
本站部分內容轉載于網絡如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ICP證:湘ICP備18004154號-1